资讯搜索
Search
据悉,太钢集团啃下了笔头用不锈钢这块“硬骨头”。目前,用太钢原料生产出来的笔芯已在中国最大的制笔公司之一的宁波贝发笔业的测试实验室,成功进行了近千次测试。 据介绍,极限测试中,在不同的角度下,每只笔芯都要连续不断地书写800米不断线,要看书写到800米时的效果跟刚开始画时是不是一致,没有由深到浅,基本保持一致,就说明它出水的均匀度也好,笔尖的耐磨性也好,基本上没发生变化。 宁波贝发笔业测试实验室主任胡省洋表示,跟国外的产品相比,现在太钢的产品基本上达到同等水平。 目前,贝发笔业已经开始向太钢批量购买笔尖钢产品,在未来两年,将完全替代进口。此外,由太钢负责起草的《笔头用易切削不锈钢丝行业标准》也已经通过了全国钢标委审核认定。 据介绍,笔头的关键部位比如说碗口,它的尺寸精度要求在两个微米,它的表面粗糙度要求0.4微米。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有0.3到0.4毫米。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还不能开裂,小小笔尖考验着中国制造,也考验着中国最大的不锈钢生产基地太钢。 为了给数百亿支圆珠笔安上中国笔头,国家早在2011年就开启了这一重点项目的攻关,太钢当时就已经参与其中。 据太钢集团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王辉绵介绍,开发这个产品没有可借鉴的资料,成分的配比从几十公斤的开始练,各种成分加入多少,这个次数没法统计了。为了找到国外守口如瓶的保密配方,必须摸索出一套前所未有的炼钢工艺,没有任何参考,只能不断地积累数据,调整参数,设计工艺方法。突破的灵感来自家常的"和面",面要想和得软硬适中,就要加入新"料"。相对应的,钢水里就要加入工业“添加剂”,普通的添加剂都是块状,如果能把块状变细、变薄,钢水和添加剂就会融合得更加均匀,这样就可以增强切削性。太钢借鉴一些炼其它钢的经验,把块状加入改成“喂线”加入。 经过5年里数不清的失败,在电子显微镜下,太钢集团终于看到了添加剂分布均匀的笔尖钢。试验在2014年12月取得成功,又经过十多次终试后,第一批切削性好的钢材终于出炉了。这批直径2.3毫米的不锈钢钢丝,骄傲的写上了“中国制造”的标志。
Android手机APP下载
京ICP备180557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0508号 Copyright (C) 2000.All Rights Reserved
微信公众号
ChinaStainless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