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News
协会动态
第三届中国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及镍基合金研讨会论文评选结果出炉
来源: | 作者:xx | 发布时间: 2021-03-01 | 2037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三届中国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及镍基合金国际研讨会于2020年11月19-20日在北京顺利召开,在会议征文活动中共收到投稿文章25篇,经专家评选,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评选结果公布如下:


一等奖:《耐高氯化物/硫酸腐蚀兼用型7.5Mo镍基合金NAS355N的开发》

Development of 7.5Mo Nickel Base Alloy,NAS355N, for both High Chloride and Sulfuric Acid Environments
作者:矢部室恒 岡崎賢司 平田茂 王昆

    摘要:本文属于新钢种开发型,日本冶金工业最新研发出了含7.5Mo的镍基耐蚀合金NAS355N,该合金在高浓度氯化物或者硫酸环境,或者两者混合的极端恶劣的腐蚀环境中依然能够展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到目前为止,不锈钢与UNS N10276等高耐蚀镍基合金在耐蚀性能与价格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在材料的选用方面没有过多的选择。NAS355N合金以35Ni-23Cr-7.5Mo-3Cu-0.2N为主要成分,其性能与价格均位于不锈钢和高耐蚀镍基合金之间。耐点腐蚀指数PRE(Pitting Resistance Equivalent=Cr+3.3Mo+16N)是衡量材料在氯离子环境下耐蚀性的指标。UNS S31254等6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PRE值约为43,而NAS355N 合金的PRE值高达51,因此NAS355N具有极高的耐氯离子腐蚀性能。同时,由于合金中添加了3%Cu,极大地提高了其对硫酸等还原性酸的耐酸性能。预计今后,该合金将在排烟脱硫装置、船舶的柴油机的SOx减排装置、以及化工领域中将得到广泛应用。
    专家点评:本文介绍了日本冶金工业最新研发出的以35Ni-23Cr-7.5Mo-3Cu-0.2N为主要成分的镍基耐蚀合金NAS355N。结合热力学计算和实验系统研究了Cu对NAS354N中γ相稳定区的影响,并通过详细实验对NAS355N母材及焊接部位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全面评测,文章内容详实。NAS355N合金性能与价格均位于不锈钢和高耐蚀镍基合金之间,且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性价比高,应用前景广泛。


二等奖:《B微合金化对 S31254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结构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Effect of B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31254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作者:王剑,李帅,白晋钢,崔一士,韩培德,李花兵,姜周华

    摘要:本文系统研究了硼对固溶和时效处理S31254超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点蚀和晶间腐蚀的影响。通过1200℃固溶处理不同时间后,分析了含B和不含B的S31254钢的析出物和晶粒尺寸。在S31254中加入B促进了有害σ相的再溶解,含硼S31254的最佳固溶条件为1200℃下2h,固溶处理后含B的S31254钢耐蚀性明显优于不含B的S31254钢,这与晶界附近的第二相快速回溶和贫铬区减少有关。此外,含硼S31254的钝化膜增加了Cr2O3和Mo的氧化物,这可能是提高耐蚀性的原因。未加硼的S31254钢时效过程中析出σ相,而硼的加入减少了σ相的析出量,减小了σ相的尺寸。采用双回路电化学动电位活化法测定了样品的晶间腐蚀敏感性,σ相使周围区域的Cr和Mo含量降低,导致晶间腐蚀。添加硼的S31254合金由于晶界处的微观结构控制,减缓了晶间腐蚀。
    专家点评:文系统研究了硼对固溶和时效处理S31254超奥氏体不锈钢组织、点蚀和晶间腐蚀的影响。对试样固溶和时效处理,研究了硼对第二相回溶及析出行为的影响规律。应用动电位极化法、交流阻抗谱和双环动电位再活化法等电化学方法对热处理后的试样进行了耐点蚀和晶间腐蚀测试,并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表面钝化膜成分进行了分析,探究了硼对材料耐蚀性的作用机制。文章内容详实,分析完整合理,科研深度高,对实践有指导意义。


二等奖:《热处理对Φ530mm NS 3306合金电渣锭组织性能的影响》
Effect of Heat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Φ530mmESR ingot of NS3306 Alloy
作者:朱玉亮,  宋志刚,  郑文杰,  丰涵,  何建国

    摘要:本文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Φ530mmNS 3306合金电渣锭的组织,以及热处理对其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除了基体相外,铸态合金由于凝固偏析还会依次形成NbC、Laves、δ-Ni3Nb以及γ’’等第二相。γ’’相在铸锭中的完全固溶温度为1000℃,δ相的析出峰值温度为950℃,其完全固溶温度为1100℃,Laves相的初熔温度约为1185℃。对Φ530mmNS 3306合金电渣锭的一种合理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为:1170℃保温24h后,升温至1200℃保温26h。
    专家点评:本文以Φ530mm NS 3306合金电渣锭为研究对象,利用SEM,XRD和TEM观测其铸态组织,明确了该合金中析出相的种类。通过热处理实验明确了析出相的回溶温度,制定了该钢种的热处理制度,并采用热压缩实验验证了该热处理制度的合理性。本文内容详实,完整性较强,科研深度高,对该材料生产实践中的热处理工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三等奖:《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关键冶金问题研究》
Study on the keymetallurgical problems of S31254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作者:陈兴润,陈安忠,钱张信,潘吉祥,马敏敏,刘森

    摘要:建立了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脱碳和脱硫模型,AOD脱碳后钢液中碳含量低于0.01%。经过LF深脱硫后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硫含量达到7ppm。S31254铝脱氧后夹杂物主要为MgO-Al2O3,钙处理后,夹杂物转变为CaO-SiO2-MgO-Al2O3。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钢液中铝含量大于0.025%,可以实现氧含量低于0.002%。钙含量达到13ppm,可以使MgO-Al2O3尖晶石变性为液态夹杂物。
    专家点评:文章介绍了S31254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脱碳脱硫工艺,并建立了脱碳和脱硫模型,但只展示了模型的计算结果。监测了冶炼过程中全氧含量的变化,统计成品夹杂物类型。利用Factsage进行热力学计算指明铝钙处理合理加料范围。本文逻辑清晰、思路新颖,有一定完整性,但对于脱碳和脱硫模型的研究缺乏深度,对S31254冶炼生产的实践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三等奖:《超级奥氏体不锈钢S31254析出相及热变形组织演变规律研究》
Evolution of Precipitates and Hotdeformation Microstructure of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31254
作者:李阳,张威

    摘要:采用热力学软件计算、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微观组织分析等手段,研究了S31254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中间相析出规律、高温变形行为、微观组织演化以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在1020 ℃保温过程中,呈棒状和胞状的析出相易在晶界处形成,且其尺寸及数目均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终沿着轧制方向呈链状分布;EDS 和TEM 分析确定析出相为含高Cr、Mo 而低Ni 的相,与热力学模拟结果相吻合。当变形温度低于1050℃时,再结晶的体积分数小于30%;当变形条件为1200℃/0.01s-1时,再结晶体积分数接近90%。较高的变形温度有利于254SMo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加工。
    专家点评:本文采用采用热力学软件计算、等温恒应变速率压缩试验、微观组织分析等手段,系统研究了研究了S31254 超级奥氏体不锈钢中间相析出规律、高温变形行为、微观组织演化以及动态再结晶行为。确定了析出相析出相主要为σ相,易在晶界处形成,且其尺寸及数目均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最终沿着轧制方向呈链状分布。较高的变形温度有利于超级奥氏体不锈钢254SMO的热加工。文章内容详实,完整性较强,科研实验有深度,对超奥生产实践中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的制定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等奖:《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宽弧/双丝MIG焊接接头组织与耐蚀性能研究》
Study on Microstructure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254SMO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 Wide arc/double wire MIG Welded Joint
作者:柳阳,谷孝满,张利涛,张威,李阳

    摘要:依托太钢集团-唐山开元集团不锈钢及特种合金焊接技术联合实验中心,采用松下宽弧焊接技术、双丝MIG焊接技术和传统MIG焊接技术对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检测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耐点蚀性能,并使用SEM/EDS对焊缝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54SMO焊接接头的点蚀主要源于焊缝未混合区的Mo偏析。宽弧焊接、双丝焊接相对于传统MIG焊接接头的耐点蚀性能无明显区别,焊接效率分别提升至传统MIG焊接的120%和2.5倍。
    专家点评:本文采用宽弧焊接技术、双丝MIG焊接技术和传统MIG焊接技术对254SMO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焊接,检测了不同焊接工艺下焊接接头的耐点蚀性能,并使用SEM/EDS对焊缝组织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三种工艺下焊缝的宏观形貌、渗透探伤形貌、点蚀腐蚀速率。文章内容较完整,逻辑严谨,有一定科研深度,对254SMO焊接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